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ntuccepaper2019

專題報導

web2.0
  • 卷期:v0001
  • 出版日期:2007-06-20

作者:許凱平 / 臺灣大學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程式設計組資料管理師


Web2.0「自己就是媒體」,「你」可以是「網路星光大道的大明星」。Internet把世界鏟平的資訊時代,「世界變成平的了」,知識可以共享、混搭,開創網路應用的新舞臺,而「你」就是主角。什麼是Web2.0?進入Web2.0時代,你該瞭解什麼是web2.0。

 

前言

上網已經融入了許多人的生活。網民們都感受得到WWW在變,只是沒有個貼切的語彙形容。在這個氛圍下,Web2.0這個詞彙被創造出來,並蔚為風潮。這群倉頡試圖以此描繪這幾年Web的變化,並為Web的發展提供指南。透過對Web2.0的理解,使用者能獲得更多更好的服務,經營管理者與程式師也可據此創造出更多優質的Web服務。

 

擁有豐富影音圖像與文字的全球資訊網(WWW, Web),已經被大眾所接受並廣泛使用。很多人一打開電腦,就是上網(使用瀏覽器看網頁)。不論是看新聞、訂票或寫寫部落格(blog)、把杜鵑花節拍的相片放到 flickr和朋友分享、聽音樂聽廣播、透過YouTube看小北極熊 Knut又長大了多少,Web已經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份。我在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也是反覆上網參照Wikipedia(維基百科),再透過Google搜尋Web2.0的相關資料補充,交互驗證。

 

WWW現今的風貌已經和2001年有所差別,當然也跟1990年第一個只有文字和連結的網頁有所不同。乍看之下,目前的網頁跟2001年近似:擁有豐富的多媒體資訊;反覆咀嚼後還是1990年的醍醐味:分享與連結。Web的演化到目前這個狀態,是什麼因素造成的?現在的網頁和以前的網頁有什麼地方不同?Web會往那個方向走?Web2.0並不是一組技術,只是這個詞彙的創造者提供給我們解開這些疑問的線索:透過對Web的深刻理解,善用集體智慧發掘資料內涵;以快捷地開發在多設備上執行具豐富的使用者經驗軟體。

 

什麼是Web2.0?

從功能性來講,Web2.0就是讓網路服務更棒的東西;正規地講,Web2.0是下個世代軟體的設計模式和商業範本[1]。經歷過2001年秋季網路經濟泡沫破滅後,許多人認為Web被過分誇大,在這種悲觀的氛圍下,一些原本應該有潛力可以成長茁壯的網路公司,在短期看不到獲利的迷霧中,也跟著不良的公司一起夭折;看似盡為塵土,卻不知滿天落下的花雨,早已化為春泥,成為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基因備忘錄。以進化論的角度回顧這一個歷史事件,新物種誕生或是新領地的獲得,必然帶來生命大爆炸;過渡繁殖的結果,必然帶來殘酷的競爭淘汰-「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存活者會顯示出他們的實力,以及讓他們與其他失敗者產生不同的基因。與生物基因不同的是,無論勝利者願不願意,這些文化基因(Meme)[5]將會被廣為複製,帶來更多的競爭者,以及失敗的模仿者。

 

在O’Reilly與 MediaLive International的一場腦力激盪會議中,Web 2.0的想法誕生了。O'Reilly公司副總裁Dale Dougherty指出,網路非但沒有破滅,而隨著振奮人心的應用與網站的頻頻出現,Web從來沒有這麼重要過。他們認為存活的公司的確有些共同的特點。.com公司的崩毀,確實能在某種程度上標誌萬維網的轉捩點,最後他們達成 Web 2.0這樣的稱呼是有其意義的共識,因此在2004年10月召開了Web 2.0大會。

 

過了不到三年,以Web2.0在Google上搜尋,就有2,800萬項符合Web2.0的查詢結果(2007-04-29),由此可見,這個詞彙已經成功地被創造了出來。很多人持貶低的態度,認為這不過又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市場炒作,也的確有人拿這個詞彙做不相干的行銷,企圖能從中獲利。有些人則認為它是一個新的傳統概念(The old new thing),WWW的創始人Tim Berners-Lee[3]可能認為Web跟 Web2.0並無不同吧,中正大學吳昇教授更進一步地提了Web3.0的概念。正如我們不知道別人腦中的椅子的樣子,我們也無法正確認知別人認為的Web2.0是什麼。也許他所罵的Web2.0跟你所認為Web2.0根本是兩碼子事情,你們可能在許多方面的意見還是一樣的,只是用的詞彙不同。我們必須體認到這個事實:在地球上就是有些種族,他們搖頭代表的意思是Yes。

 

Web2.0這個詞彙的鑄造者們,一開始是以實例對照(Web1.0àWeb2.0)的方式來建構什麼是Web2.0:

 

Web 1.0

 Web 2.0

DoubleClick

Google AdSense

Ofoto(網上照片儲存和共用服務)

Flickr

Akamai(網路存取加速服務)

BitTorrent

大英百科全書

→ 

Wikipedia

個人網站

網路日誌(博客、部落格)

網域名稱投機買賣

搜索引擎優化(SEO)

網頁瀏覽次數

每次點擊計費

螢幕擷取

Web Service(網路服務)

發表/出版

參與

內容管理系統(CMS)

維琪(wiki)

目錄(分類)

標籤(“folksonomy”)

stickness(粘性)

syndication(聚合)

 

 

或許還可以加上這幾組

Outlook

Webmail

Office

Google Docs

總統獨白記者會

2100全民開講

演唱會

卡拉OK

VS2005

Jotform


回顧當時這些先驅者的先見之明,我們也的確看到了現在的網路世界的消長,的確照著他們的預言前進;時代雜誌週刊將「You」選為2006年度風雲人物[2],(TIME's Person of the Year for 2006: You.)。當期所談論的主題,想當然爾,就是環繞著以Web2.0為中心的各個應用:Wikipedia, YouTube, Facebook還有 MySpace等等。世界的歷史不再是偉人傳記的延伸交錯,而是鄉親們七嘴八舌的扯蛋(請嘗試汪笨湖先生演講時,所用的「鄉親呀!」三個字的韻味),或是2100全民開講時,觀眾們猛力call in,對某個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沒錯,勇於發表自己的鄉親們就是2006的風雲人物。

O'Reilly和Battelle總結了他們認為的表現了Web 2.0應用特色的一些關鍵原則[4]:透過Web平台的深刻理解,善用集體智慧以發掘資料金礦;以迅捷軟體開發模式終結軟體開發週期,開發在多設備上執行具豐富的使用者經驗軟體。受限於篇幅,以下我們就還是介紹實例,讓大家直接從優質網站感受Web2.0。只是我想請大家先放下Web2.0的定義, 不用花時間在爭論什麼是,什麼不是,只要是好用的,對使用者有幫助的,就符合。

 

Web2.0的代表

維基百科:感謝維基,讓我完成這篇文章。維基百科可以說是網際網路時代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基於對人類的信任,人人可編寫,人人可使用。除了當知識的消費者外,我們也應是知識的提供者,踴躍充實維基百科的內容,尤其是與臺大有關的條目,可以增加臺大的可見度,並增進大眾對於臺大的瞭解。

Art editor Img

 

Web2.0在臺灣的發展

除了被Yahoo併購,提供部落格及相簿服務的無名小站外,提供地圖服務的 UrMap,黑米共享書籤也都是不可忽視的網站。UrMap有詳盡的巷弄標示與路程規劃功能,可以幫您找出開車的最佳路線;如果是大眾運輸的使用者,也可以幫您規劃如何利用捷運與公車到達目的地。我們會將我們喜愛的網站或網頁的網址加上書籤,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好康不怕別人知道,黑米共享書籤提供使用者可以收藏自己在網路上找到的資訊,並與其他使用者分享的服務。

 

Web2.0在臺大的實踐

如果要我選一個最具Web2.0精神的臺大網站,我想應該就是1995年成立的批踢踢(PTT)[8]吧!不過實質上從BBS起家的PTT,現在雖然有了Web介面,但是在分類上到底是要算是BBS或是Web?我想就用Tag的精神,讓他有BBS與Web兩個標示吧!

2003年因為SARS疫情,各級學校的畢業典禮普遍停辦或縮減規模,本校也因此特別提供了網路畢業典禮服務,讓同學們可以在網站留言祝福畢業生,上載/瀏覽紀念相片,以及觀賞畢業典禮的即時轉播;各院系自辦畢業典禮的錄影等服務,可說是相當貼近Web2.0的精神的一次動員,大家同時是觀眾也是演員。

Web2.0的一個重要的思考轉變是善用網路提供的服務,產生/混搭(mashup)自己的服務。本校資工系也將Google Calendar 的功能加以應用,製作精美的出臺大行事曆 [6]。今年的臺大藝術季也利用無名小站製作充滿文藝復興氣息的臺大藝術季部落格。以PHPList為基底的臺大電子報提供RSS資訊推播服務,並且整合了Dojo Framework製作出Fisheye式的選單與Yahoo UI Library Calendar  產生出版日曆;再者,根據訂閱資料,利用資料探勘技術產生出推薦清單。

 

結語

不要問Web2.0究竟是什麼,要問您究竟想從Web2.0得到什麼。從夢想家到淘金客,作為現實世界的一個投射,網路上當然有好人也有壞人,有壞人當然就有騙子,騙子碰到Web2.0這種詞彙,就會拿來賺錢。我認為靠Web2.0 賺大錢的機率不大,但是網路世界鐵定將因此變得更豐富。

參考資料
[1] What is Web 2.0 http://www.oreillynet.com/pub/a/oreilly/tim/news/2005/09/30/what-is-web-20.html
[2] Time’s Person of the Year: You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1569514,00.html
[3] 英文版維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Web_2.0
[4] 中文版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Web_2.0
[5] 基因與瀰母 http://sf.nctu.edu.tw/yeh/dictionary/gene.htm
[6] 臺大行事曆 http://www.google.com/calendar/embed?src=52pbj2ljrkkjh0rha4hgmriccs%40group.calendar.google.com
[7] 臺大藝術季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ntuart2007
[8] 批踢踢 http://www.ptt.cc/index.html
[9] 維基百科/臺灣大學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7%BA%E7%81%A3%E5%A4%A7%E5%AD%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