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ntuccepaper2019

專題報導

雙手萬能,向鍵盤說Bye-bye?
  • 卷期:v0013
  • 出版日期:2010-06-20

作者:蔡佳燕 / 臺灣大學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程式設計組程式設計師


為了提供一個容易上手(操作/顯示空間最大化)的使用介面來吸引3C產品消費者,多點觸控似乎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項功能。要提供這項功能,硬體的顯示裝置、軟體的作業系統及應用程式都必須支援多點觸控,而實體鍵盤則走入歷史。

 

什麼是多點觸控?

觸控螢幕結合了顯示器及輸入介面,但是早期只有單點觸控,應用也就有所限制。經過不斷地改良研發,目前支援多點觸控的產品開始漸漸地在市面上嶄露頭角。例如iPhone的觸控介面有虛擬的shift鍵,使用者可輸入其需要的字元;使用者也可用兩根手指的開合來下達放大或縮小照片的命令。這部份牽涉到多點觸控的手勢(gesture),手勢可以說是實現多點觸控的一種語言,就像程式語言一樣,各家不同,本文末會再加以介紹。

圖片來源:Creating an iPhone Application


為什麼要多點觸控?

多點觸控可以完全取代鍵盤等其它傳統的輸入介面。在這個追求小而美、小而巧的時代,原本的鍵盤空間讓出之後,即使是小小的手機,也可以提供大大的作業空間。另外,對於畫面或字體的縮放要求可以迅速達成。雙手萬能,少了一層介面(鍵盤),使用起來更直覺更有效率。除此之外,應用到遊戲世界,多位參與遊戲者可同時觸控螢幕,透過手勢的運用就可操控遊戲,這將使遊戲世界更添娛樂效果更加吸引人。


如何實現多點觸控?

要使用多點觸控技術,系統必須配備觸控面板並使用可處理多點觸碰的軟體。首先我們來看看觸控面板如何正確顯示使用者觸碰的位置:當使用者的手指觸碰到面板時會有一類比訊號輸出到控制器,控制器會將該訊號轉換為數位訊號再經由觸控驅動程式整合各元件編譯,最後由顯示卡輸出螢幕訊號在螢幕上顯示出使用者手指所觸碰的位置。依觸控面板的感應原理主要可分為電阻式、電容式及光學式,現今當紅的iPhone使用的是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若想進一步了解各個感應原理可參考以下網址http://www.techbang.com.tw/posts/1106。另外這個網址http://blog.xi-ji.com/?p=77有各個觸控技術的比較表,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連結到該網頁參考。

準備好一個支援多點觸控的螢幕後,接下來的重點就是軟體。就像硬體的技術五花八門,軟體的廠商也各自投注心力建立自己的一套多點觸控標準。

採用微軟的Windows 7 多點觸控平台,即可使用基本的觸控功能。對於通過Windows 7 相容測試的硬體廠商,微軟會核發認證標章,使用者在選購硬體時可稍加注意。另外在Windows 7上也可視需要來開發處理多點觸控的應用程式。相關應用程式的開發可參考Windows 7 創新應用中心或是MSDN中的建立多點觸控應用程式

如果讀者是想開發iPhone上的應用程式,則您不能錯過以下的參考Creating an iPhone Application。若是想開發目前最夯的iPad應用程式,則可參考Start Developing iPad Apps,其中多點觸控方面請參考Cocoa Touch Layer

Linux的愛用者也別失望,就在最近,Synaptics發佈了Synaptics Gesture Suite™ Linux for TouchPads,這套軟體主要是要提供給Synaptics的協力廠商去開發多點觸控應用程式,而且在Google Chrome OS也可使用。

多點觸控應用程式的基本概念也沒跳脫事件驅動的處理模式,系統捕捉到觸控的事件,然後去呼叫已經註冊好的事件處理程式。在事件處理程式中,程式設計師可以針對各個不同觸控事件去設計以達成自己想要的效果。另外各家軟體套件提供的觸控手勢也可以為程式設計師省下不少腦力與時間。


多點觸控的手勢指令

各家廠商都有自己定義的基本常用手勢,下圖是Windows 7的常用手勢:

 


除此之外,微軟也持續研發一些更自然更能為使用者接受的手勢指令如下圖:

 


蘋果則為了它的多點觸控手勢取得了專利權,請參考下圖:


對各家廠商而言,設計出直覺又好用的手勢也是一項重要的研究。因為抓住使用者的心才能提升自家產品的市佔率。以下的連結是YouTube影片Demo 4類作業系統上的多點觸控手勢:Multi-Touch / Gesture Demo on four O.S (Linux, Mac, Windows XP, Windows 7)
 

多點觸控的未來

看看最近上市的產品,可以發現在硬體方面已經可以做出各種尺寸的觸控面板,接下來就看軟體開發廠商可以端出什麼菜來吸引消費者。觸控手勢是否真能取代鍵盤帶領我們邁向一個嶄新的時代?我們可以參與其中推波助瀾,或者靜觀其變,等到標準成熟再行投入。

註:本文中的連結,使用IE瀏覽器無法正常瀏覽時,可使用非IE瀏覽器。
 

參考文獻

  1. http://dolphinwing.pixnet.net/blog/post/16621725

  2. http://www.2cm.com.tw/markettrend_content.asp?sn=1004230018

  3. http://i-digital-signage.blogspot.com/2008/05/multi-touch.html

  4.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3&id=0000164145_8N82ETN33AUT6J6USLK6S&cat=2

  5. http://msdn.microsoft.com/zh-tw/magazine/ee336016.aspx

  6. http://www.jebishop.com/2009/11/05/multi-touch-gesture-recognition-in-silverlight-3/

  7. http://developer.apple.com/iphone/library/referencelibrary/
    GettingStarted/Creating_an_iPhone_App/

  8. http://www.fund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Title=%u591A%u9EDE%u89F8%u63A7

  9. http://i-digital-signage.blogspot.com/search/label/Touchscreen

  10. http://www.fund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
    a=d3fcc316-9083-43bb-bb06-034d3fa9a4a0

  11. http://blog.xuite.net/sweehan/story01/25221166

  12. http://www.techbang.com.tw/posts/1106

  13. http://www.zdnet.com.tw/news/software/0,2000085678,20141766,00.htm

  1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h9ZFvk1aGg

  15. http://www.pointanddo.com/2009_04_01_archive.html

  16. http://www.synaptics.com/solutions/technology/gestures/touchpad-linux

  17. http://developer.apple.com/ipad/sdk/

  18. http://blog.xi-ji.com/?p=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