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施純協
本文轉載「CIO IT經理人」雜誌 2019年11月號 NO.101 Page54-57
真正 Coding 的教育,有機會讓教育、文化、科技和企業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螺旋式的成長。 為打造有效且成功的數位公民身分系統,政府資訊長必須關注三大重點:治理、技術和使用者體驗。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
「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製器者尚 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此聖人之四道,流傳幾千年,今日深入思考人 工智慧,從這個角度深入,有回顧人類智慧之價 值,為人工智慧打開一條嶄新的精益求精的思路:
一、以言者尚其辭
為了人工智慧的深入,以聖人之道的第一道當 引言。我與人工智慧(AI)的達人不斷地探索幾個英文 單字。
「Be是什麼?」
「Being是什麼?」
「Beings是什麼?」
「Human Beings又是什麼?」
AI 科技達人必須是素養與技能兼顧者,純粹技 能本位的AI專家或許對於上面幾個問題嗤之以鼻。
我不能不提醒AI專家參考後深思,「以言者尚其 辭」 — 高手和高人是有分別的。
1980年代,是《Being Digital》一書風潮的時 期,Being一詞就被台灣的數位專家過度的漠視。台 灣出版界將《Being Digital》翻譯為《數位革命》。 當時的譯者欠缺Being的認知,毫無信達雅的理念。
人類的生活從我「是」誰?開始。中文的「是」字沒有表明和時間的關係,是現在?過去?還是完成式?需要外加註解。英文用「be」動詞表示。有過去、現在、進行式和完成式。衍生出存在(Existence)和存有(Being)兩個不同的構面。
「Being Digital」自古即存有,《易經》存有幾 千年,21 世紀和AI 思維融為一體,正是時候,我 們必須依賴AI教育的推動予以落實。天下沒有白吃 的午餐,也沒有人能一步登天,從基礎學起,強化 人類的智慧,是登入AI科技殿堂的不二法門,《易 經》智慧的運用是一條明路,或者可視為早就存有 的人生智慧。
存有(Being)的人生! 從存有(Being)中,認識並欣賞一個人。每一個人存有(Being)的最重要部分就是他的真正人生。
(What part of his being he regards as especially important)。
Beings 是萬物,Human Beings 是人類,更稱為眾生。
二、為什麼要回饋反省?如何精益求精?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 從 HHI、HNI、AWI、AGI 到本文的API。除了讓AI更 通用化外,還需要再增強 Coding 能力。(圖1)
懂得反省的人需要能夠清晰的分析各種情境的對應價值,才能有深入的內涵,才能適應社會經常且持續的變化,才能有堅持深入的決心毅力。
學習是多元的,是雙向的。因為學習的多元, 不同領域的知識可以相互跨越而能有多元的「創 易」,創易涵蓋了創客的成果,就像平常稱天地,《易經》中單獨的談「天」,但必涵蓋相對的「地」。 學習是雙向的,孩子向父母學習,父母也可以向孩子學習﹔學生向老師學習,老師也可以向學生 學習。機器依賴人類的智慧而能自動學習,人類的 智慧也因人工智慧而不斷的增強。大數據機器學 習,必定涵蓋人類也向機器學習一樣。企業界員工 向CIO、CEO學習,CIO及CEO也可以向員工學習。
圖1 完善的身分服務設計會根據不同情況,在安全和便利之間取得平衡
三、系統的創易思考
系統的創易思考,除了創易靈感的訓練外,當 然也包含創客。因此,是否也應該增加一點系統邏 輯的培養?回饋是系統邏輯中很重要的過程。
學習AI 最忌諱食古不化,也很擔心沒有想像空 間的狹隘科技空間。
現代科技產業的發展關係到AI科技的進步,AI 科技全面影響人類的生活,教育也受到更大的衝 擊。談AI教育除了要從科技著眼,甚至連AI科技產 業的發展也必須時時關心。在科技產業中,IC是最 重要的產品。其實「IC」兩個字的聯想可以為AI教 育指出一條聯想的明路。
AI科技產業中,大家見到許多硬體元件,例 如:機構元件,還有被動元件,功能元件、主動元件。為了扣緊這個主題,我們從關聯最大的手機產業著手。現在談AI教育不能不關心即將到來的5G世代。手機是一個標準的跨產學的產業,要了解IC產品可以從手機相關的各種產業切入。
「資訊電腦」和「通訊」科技影響到所有的手機產業,IC是影響最大的零組件。實際上,1950 電腦時代後,網際網路是通訊系統所創造出來的, 它串聯起個人與家庭、工作、旅遊、休閒娛樂、行 動商務等各個環節。人類生活不斷的精進,無論科 技如何進化,它始終以人性為依歸,通訊是最重要 的溝通工具,IC產業間接的串聯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螺旋式的循環成長,又促成了IC產業的快速活 躍增進。其實IC產業的發展,仍然可以用「數位轉型」來詮釋,甚至於連同經營管理的理論和實務都 能包含在內的應用。
四、天地人三才的轉型案例
任何事物必須不斷地傳承,數位轉型的概念不 斷的強化,應該更細緻化的編碼,加入地利、人 和、天時的編碼。
真正的AI科技教育依賴數位化(Digital Transformation)概念出神入化的在生活中實際運用。但是數位化必須仰賴每個人濃縮過去的學識和能力,把握住現在所擁有的資源,才能前瞻自己真正的未來。
AI 科技時代的軟實力,來自數位概念的認知, 但是數位概念不是起源於現在。《易經》的智慧:「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不管任何事物的推動,一定必須實際的參與,在參與中更必須培養回饋和反省的習慣,一則降低風險,再則提高報酬而能有精益求精的能耐和習慣。
五、「後PDCA」的運用價值如何?
「後PDCA」是後天八卦精緻化PDCA循環所演 化的《易經》智慧的價值。
以《易經》的思維為基礎,它可以是一個平台,廣泛地運用在不同的層次、不一樣的領域中,是以《易經》智慧扣接人工智慧的AI科技的核心素養。(圖2)
懂得反省的人還需要能夠清晰的分析各種情境 的對應價值,才能有深入的內涵,有了深入的內涵才能適應社會經常且持續的變化,才能有堅持深入的決心。(圖3)
因為懂得反省又能經常堅持深入的決心,才能 具備專業的技能,而且能不斷地增加專業領域的範 疇,再建立新的專業領域,接受新的挑戰。一個 人,一個組織,不單要持續的終生學習,更要能夠 不斷的終生成長才更有價值。
六、任何事物依賴不斷的回饋精進
在這一個資訊通訊科技的年代,只有強調科 技的價值是否能順利的學習?如何理解AI科技?如何能夠好好的運用AI?如何進一步改良AI?如何澤被我們的一生?是《AI科技教育觀》一書的首要目標。
《易經》與AI綜合思維可以透過研習,從彼此 的講習溝通中誘導出人類四種生活的活動,老師和 企業高階的經理人皆有其工作價值。
人與世界萬物不同的地方就是懷有夢想,為了夢想的實現,為了追尋夢中的理想,必須經過千錘 百鍊。雖然不一定能夠即刻嚐到夢想成真的甜蜜果實,但是不能半途而廢或是成天只靠幻想。在鍛鍊 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數位轉型將為我們打好堅實基礎。
我們每個人一直生活在大數據的環境中,不知 不覺的一直有大數據分析的能力,而能不斷地學習如何過著自己認定的生活。人類因為有這種共同 的傾向,being 加上s後,beings 就叫做萬物,加上 Human後,成為Human Beings,人類更誇張的自稱為「眾生」。
「萬事萬物都有內容和形式,相同的內容可以 有不同的形式表現,相同的形式可以填入不同的內容。」這就是我再三強調「文化與科技是一碼子事」的根源。為了便於中英對照詮釋,先來一個相 關性的配對: (1) Cohere -同質。 (2) Adhere -異質。 (3) Integrate -圓融。
Cohere指出是相同質性物件的內聚,「co」這 個字首表示性質既然有共同性,聯合在一起順理成章,here指出就從這裡開始,Coding時,如何讓「志同道合」的物件自然的結合,這樣的功力,必須先行鍛練。
Adhere指出字首Ad有add的意思,有增加的意思,但不是同質性自然的結合,必須藉助外力的黏著力,將異質性的物件強行黏聚在一起,增加功能或強度。Adhere需要謀合的功力鍛練。在程式設計的指導上,需要先培養跨領域的勇氣。
Integrate這個字,我用中文字「圓融」對應,因為在英文上,是由integer延伸到integrant再當成integrate,其中當然必須有圓融的作法。integer是整數,更有完整、整體的意義存在。integrant是指能 構成整體的元素並非隨興可得,有其必須符合的相對應元素,這些要素的組合也有其主客觀的條件, integrate,或者說圓融一事,並非一蹴可幾,Coding 或者說Computer Programming的學習,還是需要達人 哲思的指導,「強將手下無弱兵」有其「不易」的 道理。
真正Coding的教育,有機會讓教育、文化、科 技和企業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螺旋式的成長。
●全文轉載內容(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