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ntuccepaper2019

技術論壇

全大運資訊計分流程改善分析--以射箭為例
  • 卷期:v0041
  • 出版日期:2017-06-20

作者:陳啟煌 / 臺灣大學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程式設計組副組長


有幸遇到38年一次的全大運,這次計中一共出動了25位的同仁,除了白天在15個競賽場館進行成績登錄之外,也支援成績管控中心進行各項賽事成績的覆核,平均每人投入三天半,合計用了88人天。本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精神,將流程可改善之處記錄下來,供後人參考。

 

前言

今年(2017年)輪到本校主辦第47屆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簡稱全大運,距上次臺大主辦的第10屆全大運已經38年(2003年因SARS停辦一年),可說是漫漫職涯中未必會遇到一次。今年躬逢其盛,由本中心負責本項賽事的計分資訊作業。全大運比賽項目分田徑、游泳、體操、桌球、羽球、網球、跆拳道、柔道、擊劍、射箭、舉重、射擊、拳擊、空手道、角力、木球等十幾項,分佈在十幾個場館。各有各個協會負責裁判業務,這些比賽計分種類繁多,有的比快、有的比遠、有的比準、有的比得分多寡,不過大致都是聽從裁判給分;如果要自行撰寫資訊系統計分需要一次做十幾項運動的計分模組開發。評估如果投入的人力自行撰寫系統,寫完系統只會在比賽期間使用一個星期,明年又換其他學校主辦,實在不是很划算。參酌上屆主辦學校台東大學的建議,計分程式委外辦理為宜(業界大概有2-3間專門承包比賽系統的公司),本年度本校亦採委外辦理。
今年雖有計分系統,但因無全面的E化,所以比賽時還是需要人工輸入成績。去年台東大學為了舉辦全大運全校停課5天,全面動員學生支援,故各項志工充裕。但今年臺大招募志工作業並不順利,未如預期;短缺志工人力協助之下,只好全面動員計資中心的同仁,本人也被分派遠赴林口進行射箭成績輸入的任務。有了這次意外的駐場機會,在成績輸入閒暇之餘,順便把射箭的計分流程分析了一下,寫成本文,期供未來全大運舉辦學校參考。
說明計分流程之前要了解比賽規則:射箭比賽以選手分公開組、一般組;再分為反曲弓和複合弓兩個項目;以競賽別分排名賽和對抗賽;以人數分團體賽、混雙和個人賽;以距離分50公尺與70公尺;以性別分男子組和女子組。比賽制度:採用國際射箭總會競賽辦法。比賽分為4階段進行,各組分別為排名賽、個人對抗賽、混雙對抗賽及團體對抗賽,賽程分淘汰局及決賽局,反曲弓組於70公尺場地舉行;複合弓組於50公尺場地舉行。種類確實繁多,但是計分流程雷同,本文以反曲弓男子組為例,排名賽是為了取各組前32名選手,進行對抗賽,依照排名組成對抗賽的對戰圖,分為1/16, 1/8, 1/4, 1/2, Finals(gold,bronze)5輪共32場賽事。除了獎牌決賽採交互發射外,其他賽局選手同時發射;排名賽6回合每回6支箭,回合結束射手、計分員、裁判一起到靶前確認回合得分。登記分數於排名賽計分表(圖一)。計分表上,除了每回6格分數外還有加總跟累計分數欄位要填寫。排名賽每組比賽兩局,將兩張計分表總分加總排名,取前32名參加後續對抗賽。按照排名組成對抗賽的對戰圖,進行對抗賽,淘汰局每人每回合3支箭,採新積點制(每回合分數高者獲得2點、平分各得1點、分數低者0點)先獲得6或7積點為勝者。計分表如圖二,計分表上有三支箭的分數,有總分,有0,1,2三種積分可以圈選,最後有Total積分,如果積分一樣,會加射一箭,如果加射的得分也相同,以最近靶心的得勝。每輪比賽結束分數結算後,射手、計分員、裁判在紙本計分表上簽名或蓋章。遇到下雨時計分表會用特殊防水材質列印。

 


圖一、排名賽計分表範例

 


圖二、對抗賽計分表範例

 

目前流程為射箭協會,在每個箭靶後面掛上一個有線電子計分器,每回合結束看靶時,由計分員將每回合每箭得分原始資料傳送到後端計算總分,後端系統可以即時公布每回合成績,公布暫時領先者。排名賽或對抗賽結束後,才把所有紙本計分表送交大會資訊處理組登入分數。大會對抗賽登分的介面要自行下拉學校選選手,登錄記錄在兩張計分表上的第一次總分和第二次總分,另外自行把兩個總分加總填入,再去找最後排名的排名表輸入排名。對抗賽的登分介面是要下拉每場比賽兩邊對戰的選手,從選學校再選選手,再登錄積分,登錄勝方。 目前這個流程會造成效率、人力成本的問題。每次比賽都是一個早上和下午,大會會延遲到中午和下午比賽結束才會有成績輸入。明明就有現成更細的計分電子資料,還要請一個人在現場重複輸入;掃瞄計分表上傳,再由成績控制組核對一次,相當浪費人力。在此提出幾個流程改善方向:

 

1. 介接計分系統成績

成績收集最主要是由各協會的裁判提供,一開始應該跟各協會商議是否有電子資料可提供,如果有困難大會應該介入協調,盡量做到可以直接介接,由射箭協會的即時成績系統接收資料,傳送到大會的成績控制室。省去人力重複登打過時的成績,也避免人工打錯,還要後端有人校對的成本與時間。如果做不到即時接收資料,至少可以做到最終成績資料轉檔功能,匯出資料,再轉入到大會的成績系統,也可以節省人力及避免錯誤。這一次我從射箭協會的網頁成績的PDF檔,擷取出來排名賽的成績,轉成Excel,但因為大會的成績系統沒有設計匯入的功能,所以只能還是一筆一筆輸入,不過至少Excel檔可以排序,重新排成大會的登分系統順序,有少花一點時間合併68張紙本登兩次成績,還有計算總分的時間。如何克服選手同名同姓的問題:因在比賽前系統前置作業--選手報名系統可讓各大學或個人報名比賽,每位選手排定一個4碼流水號,可作為唯一編號。

 

2. 加強計分表檢核

計分表上的欄位除了每箭的原始成績可以從靶上直接判讀外,其他小計加總是由選手/計分員心算後填上的,這次全大運看到不少紙本的加總有錯誤,上面也都有計分員和裁判簽名,裁判告知電子計分器只會送每箭原始成績給後端程式,後端程式會自動加總,由電腦計算成績並不會出錯,要我不用擔心。確實即時成績公佈時總分是正確的,不過紙本有簽名的計分卡總分是錯誤的,這是很尷尬的狀態,理論上簽名的意識是代表射手、計分員、裁判對該紙本上登錄成績的認可。裁判組說他們只認可上面的原始成績,不一定承認總分是否正確,問題來了,計分卡上並無此文字宣告。換個角度,既然不用那為何要印在計分卡上考選手心算能力;還是考驗選手是否誠實申報成績?目前的機制是裁判在最後公布結果後15分鐘內,如果有誤選手提出異議,超過時間就以裁判的成績為準。雖然也是一種處理方法,不過畢竟是官方簽名的文書,應具有一定的公權力,簽名應該是認可錯誤的成績。為改善此現象,可以設計數位計分卡,就是計分表應該有自動加總的功能介面,讓計分員或選手參考填上。目前使用的是有線的特殊設計電子計分器,雖然可以傳回分數,因為是特殊規格硬體可能不容易更改程式設定,但這幾年行動裝置APP很熱門,可以改用手機或平版搭配APP達成無線計分機制,APP負責傳回成績也負責加總積分,甚至可呈現計分卡在螢幕上供射手、計分員、裁判確認,如果還要維持紙本可以謄寫過去,在簽名時可以調出APP數位版的計分卡確認分數,可避免在總分錯誤的計分卡上簽名。

 

3. 登分介面應自動帶入資訊

選手、賽程資料已事先存在大會的資料庫裡,目前的設計是假設什麼都不知道,由登分的人員自行選校選人選對手、登分,即使介接都沒有談好,至少介面可以友善一點,少折磨登分的人員。例如排名賽,報名截止後靶位數確定後就可以排定靶位順序,今年男子組共68名報名,國立體育大學射箭場靶位24個,就知道每把排定2-3名選手,圖一的計分卡,1A代表第一靶位第一個射手,可以印出一張計分卡,讓三個同靶位的選手,共用一張,因為登分員和裁判是相同的。有靶位選手對照,就可展開成136(68 * 2)場賽局,應以賽局為最小單位,讓登分人員用點選的進去填寫,不用再選校選人,也可以節省時間。在對抗賽時尤其明顯,對戰圖出來就已經先決定第一輪的16場淘汰賽的對手雙方,之後結果可以回饋產生第二輪賽局對手一直到決賽金牌賽,根本不需要逐場拉對手雙方的資料再填勝負、積分。這一項設計真的很浪費人力,也容易造成錯誤。

 

4. 將輸入成績的人力納入資訊案招商的合約中

或許是輸入成績的人力不在資訊案的委託範圍內,人力是要學校自己出人,造成不會有省人力的系統,因為成本不是廠商付的,如果把輸入成績的人力納入資訊案招商的合約內,或許有機會選出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廠商,廠商花一次時間把程式寫好,就可以節省每年的人力,應該是划算的。這樣主辦單位當然樂觀其成。

 

有幸遇到38年一次的全大運,支援成績登錄竟然花費了計資中心88人天的人力,本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精神,將流程可改善之處記錄下來,僅供之後需要舉辦相關賽事的人員參考,作為改善流程的依據。